【重点文章推荐】指南与共识——基于体卫融合的儿童青少年运动指南(2024年版)

发布者:行为医学研究所发布时间:2024-12-30浏览次数:10

《基于体卫融合的儿童青少年运动指南(2024)》为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提供了一套全面的运动指导方案,旨在促进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中国生长发育行为医学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强调体育运动与健康管理相结合的重要性。

背景:随着生活方式变化,儿童青少年面临超重、肥胖等健康挑战。科学运动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基于体卫融合的儿童青少年运动指南(2024)》应运而生,提供科学运动指导。

核心理念:指南提倡体卫融合,推荐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柔韧训练,以全面提升青少年健康水平。

运动益处:运动可改善身体成分、心肺功能、认知水平和心理健康,同时降低成年期慢性疾病风险。

推荐运动:1)有氧运动:每天至少60分钟,如跑步、游泳。(2抗阻运动:每周至少3天,从小负荷开始,如举重、俯卧撑。(3柔韧训练:每周23次,如拉伸、瑜伽。

特殊群体建议:1)超重或肥胖:结合有氧和抗阻运动,注意关节保护。(2先天性心脏病:医生指导下适度运动,避免极端环境。(3糖尿病:监测血糖,调整饮食,避免低血糖。

安全运动:安全运动是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时的首要考虑因素。(1)指南建议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以预防运动损伤。热身活动应包括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以及对将要使用的所有肌肉进行拉伸,每次拉伸保持1020秒,避免过度拉伸。(2)运动中应合理安排运动量,逐步增加运动的强度、时间和频率,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3)运动后,应逐渐降低运动强度,并进行伸展运动,以促进肌肉恢复。若运动后出现发热、呕吐、剧烈头痛或眩晕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家庭和学校作用:家庭和学校在促进青少年健康运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庭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运动,为他们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家长可以通过参与孩子的运动活动、提供必要的运动装备和营养支持,以及作为榜样,积极参与运动,来激励孩子。学校则应通过增加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创造有利于运动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还可以通过教育学生关于运动的重要性,以及提供安全、有监督的运动机会,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本指南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科学、全面的运动框架,期望最大程度发挥运动在维护儿童健康生长发育、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功能,实现主动健康。通过遵循这些指导原则,我们可以为青少年的健康和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体卫融合的儿童青少年运动指南(2024)》【点击查看全文】